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

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典型单位分享 丨齐鲁石化公司党校(培训中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4/02/19 12:12:02     来源:

打造具有齐鲁特色的“1134”培训模式 

       一、打造“1134”培训模式的背景

      齐鲁石化公司党校(培训中心)始建于1972年的山东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指挥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经过5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厚植石化底色,多措并举创新教学和科研方法,及时推出中国石化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等方面的成果和实践案例。近年来不断加强内涵式发展,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各项工作向上向好,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再上台阶,结合培训和教科研工作,在强化队伍赋能上进行探索,不断深化打造“1134”培训模式。

      二、打造“1134”培训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一个目标
      齐鲁石化公司党校(培训中心)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四优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常委会通过了《党校(培训中心)“十四五”总体规划》,明确了两年打基础、四年上台阶、五年创品牌的三个阶段目标,提出建设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山东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流炼化企业党校(培训中心)的总体目标。
      (二)一套机制
      “一套机制”是指每年制定党校(培训中心)十大攻坚项目,按照“用每年保五年——制定每年重点工作清单,压茬落实、接续奋斗”工作要求,压茬实施十大攻坚项目,解决现有主要困扰问题和未来发展问题,持续保障“十四五”总体规划落实落地。以年度“十大攻坚项目”为主线,从专业化管理、优化机构岗位、课程体系建设、教科研工作管控等方面前瞻思考、顶层设计;以“人才强校工程”为抓手,从专业结构、通道建设、培养方式、机制保障等方面系统思考、全局谋划;以配套制度建设为支撑,从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制度、制定激励保障措施、激发队伍活力等方面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提升培训教师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三条渠道
      企业是理论实践最前沿、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是理论付诸实践的生动写照,企业长期发展积淀了丰厚鲜活的实践案例,也显现出大量现实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为培训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贴近实战形成了优势。党校(培训中心)利用这一优势,畅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精准培训直通车服务”渠道。“精准培训直通车服务”是齐鲁石化为培养技能人才队伍量身打造的。公司自2016年全员岗位练兵培训会议中首次提出“精准培训”的概念,7年来,紧紧围绕人才强企和转型升级等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精准培训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始终坚持大抓培训、抓实培训。打通导师带徒、多导师指导等路径,为培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造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专兼职教师业务能力。
      二是“进厂学习调研”渠道。制定“融进去、请进来、走出去,干起来”工作方案。推动专职教师进一线,扎扎实实研究问题,生动宣传阐释理论,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贴近企业实际、走近党员干部。近年来,40余名专职教师走进齐鲁石化公司15家生产厂和业务部门学习调研,累计进厂300多天。围绕装置停工检修、绿色企业创建、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聚焦“五改四”倒班职工、新入职员工、转岗职工、党员干部等重点群体,形成了《基于公司检修的机修基本技能提升》等6项成果。通过基层调研、上挂锻炼等渠道,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送党课到基层”渠道。“送党课到基层”是党校(培训中心)聚焦公司发展实际,针对各单位机构整合后党支部工作难度和广度加大的情况,着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举措。党校(培训中心)通过开展现场调研,收集基层意见,采取“菜单式+定制化”主动开发党课,形成课程清单,采用“基层选课、党校送课”的方式为二级单位送党课。“送党课到基层”让广大教师在自身锻炼提高的同时,了解干部群众关注的理论和实际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阐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四)四个平台
      党校(培训中心)构建大培训生态圈,对内构建“培训共同体”,深化与培训主管部门、业务部门、二级单位的合作共赢关系。对外开放办学,加强与集团公司党校、省委党校、地方党校、高校等合作交流。内部外部、线上线下、专职兼职“三个结合”,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是“双向融合”平台。“双向融合”即“业务培训必须讲党建、党建培训必须讲安环”,是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对业务培训与党建、安环培训深度融合的有力措施。党校(培训中心)借势推进党史党建、安全环保两大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专职、兼职两大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安环专业85人,党建专业46人,共131人的“双向融合”兼职师资库。加大专兼职教师课程开发和指导力度,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和制度,大大激发了党建、安环教师上讲台的积极性,实现“双向融合”工作落实率100%。
      二是“齐鲁学堂”平台。“齐鲁学堂”是齐鲁石化应对疫情打造的线上培训平台,它充分运用中国石化网络学院和“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积极推进培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齐鲁石化特色的线上直播课程。党校(培训中心)运用“齐鲁学堂”平台,由培训教师录制通用类和专业类课程视频,并推送到中国石化网络学院“五懂五会五能”学习专区。开发3-10分钟帮助职工解决身边操作实际问题的微课,满足基层车间倒班职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需求,培训教师线上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三是全员素质提升平台。党校(培训中心)每月组织开展全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内容涵盖培训管理、教学科研、党史党建等10多项内容。借公司线上智能练兵之机搭建内部员工智能练兵平台,根据专业和岗位,编写公共题库和专业题库,组织员工每月进行模拟练习和考试,大力弘扬学习之风,让培训教师牢固树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为教师持续赋能。
      四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系统内兄弟企业智库间协调联动,提升智库作用发挥实效。通过设立联合课题,举办座谈会等形式,补足短板,提升科研质量,先后与山东理工大学、江汉油田党校、茂名石化党校等座谈交流。坚持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及先进典型人物担任兼职教师,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专家及先进典型上讲台机制。把省委党校、高等院校、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和公司专家“请进来”,省委党校“2+1”牵手计划工作组2次到齐鲁石化公司党校(培训中心)调研指导工作,形成高水平兼职师资队伍。 
      三、打造“1134”培训模式取得的成效
      齐鲁石化公司党校(培训中心)“一个目标、一套机制、三条渠道、四个平台”的“1134”培训教师培养模式,在培训项目、教学科研、对外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品牌项目卓有成效
      近年来,不断推进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围绕公司主责主业抓培训,同时积极服务地方,彰显国企社会责任和担当。先后举办山东省、淄博市、寿光市、临淄区等各级各类危化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培训。为中国石化和地方炼化举办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班组长、车间主任、石油化工仿真、工艺操作、电气、仪表自动化等培训,打造了一批品牌培训项目,受到主办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二)教学科研工作显著
      近年来,两次组织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8人先后获一等奖,两度获得团体一等奖、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称号。2022年3名教师获中国石化党组党校评选的中国石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门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2023年再获佳绩,2门课程参加优秀课程评选,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教学案例均获一等奖。1名教师受聘为山东省红色宣讲团成员。3名教师纳入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团。1名教师获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名教师先后获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教学奖。2名教师受邀在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种金顶云讲堂”授课。
      (三)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与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合作,2022年5月,挂牌成立新时代企业党建协同创新中心。注重业务交流,先后在全省党校系统业务指导培训班和教学工作研修班中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第二届新时代石油石化企业党建与思政工作交流会中作题为《党建与“三基”工作融合互促》主旨发言。2023年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第一批石化化工产业人才基地,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唯一一家入选单位,为服务集团公司、公司和地方石化化工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