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线上竞赛创佳绩 云端夺冠展风采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2/12/21 18:18:12     来源:

线上竞赛创佳绩 云端夺冠展风采


   “山东高速杯”山东省职工培训与劳动关系协调职业技能竞赛圆满收官


    由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山东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山东高速杯”山东省职工培训与劳动关系协调职业技能竞赛历时7个月,于12月18日圆满收官。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赛事决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共有来自全省175名职业培训师选手、121名劳动关系协调员选手在云端参赛。职业培训师赛项,今年为强化对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考核,除完成教学演示,较去年增加了即兴演讲环节,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将赛事推向高潮,最后来自山东高速的鹿颖、韩超独占鳌头、蟾宫折桂分别夺得专职组个人赛第一名、兼职组个人赛第一名;齐鲁石化夺得职业培训师赛项专职组团队赛桂冠,胜利油田、胜利职业学院分获二、三名。兼职组团队赛第一由山东高速斩获,山东中烟工业、中铁十局夺得二、三名。劳动关系协调员赛项,采用开放性论述题和专业技能题相结合考核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演绎等过程,全方位考核选手劳动关系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赛事公正有序,精彩连连;最后来自胜利油田的赵靓泽力压群芳夺得专职组个人赛第一名,兼职组唐春英拔得头筹;胜利油田包揽团队赛两个组别第一,山东高速、山东能源分获专职组团队赛第二、第三。兼职组团队赛第二、第三由山东高速、山东公路技师获得。


      线上决赛是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首次利用网络新技术在“云上”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为确保线上比赛顺利进行,竞赛办公室反复论证,制订了线上竞赛方案、竞赛规程和竞赛指南,并在赛前开展了线上预演,为决赛正式举办做足准备。在前期周密筹备下,比赛日赛事有序进行。各参赛队按要求使用腾讯会议直播竞赛画面,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全方位监控比赛过程,确保比赛公平公正、严肃规范。参赛选手沉着应赛,充分展示了我省职业培训师和劳动关系协调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技术技能,为本次赛事增添了光彩。
    12月16日决赛开幕式在线举行,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人才处副处长朱沧洋在致辞中对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这次职业技能竞赛,既是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省职业培训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加强我省劳动关系协调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肖华在讲话中对前期赛事进行了回顾,职工培训技能竞赛已是第二届,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竞赛是首次举办,今年的大赛呈现出规模大、规程严、规格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职工与职业教育工作者、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的普遍欢迎,预祝参赛选手沉着冷静,充分发挥,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取得佳绩!
 

   竞赛组委会主任、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志斌代表承办单位表示,山东高速集团将继续做好决赛各项组织和服务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承办任务,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中共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培训中心)副校长,培训中心经理、党委副书记郑玉奇,齐鲁石化公司培训中心经理、党委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宋丰贞,山东能源集团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曹新分别代表参赛单位、评委、监委发言,张翔、张秋丽代表选手宣誓。  


    竞赛组委会主任、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会长钱乃余宣布决赛开幕。开幕式由竞赛办公室主任、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发展院院长、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媛媛在线主持。
     本次竞赛是职业培训技能和劳动关系协调技能的一次大检阅、大汇演,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企事业单位积极报名参赛,参赛单位中既有央企、省属重点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通过选拔赛、复赛,共有296名选手克服疫情等困难,站在了决赛赛场。针对本次竞赛,竞赛办公室制定了细致的实施方案,竞赛赛题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命题依据,理论考试采取闭卷APP在线随机答题,技能考试由评委“盲评”,决赛阶段选手使用参赛号抽签进场、赛题随机抽取和选手自行抽取相结合等形式,最大程度保证竞赛科学性、公平性、公正性。

     技能人才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赛事的举办,为广大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协调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将坚持开门办赛,积极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工作,通过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推动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总结出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激励更多的劳动者投入到职业技能提升中,为我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